近日,知名游戏媒体PC Gamer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怪物猎人:荒野》的游戏设计理念提出了深刻质疑,指出其在环境互动方面的远大抱负与实际游戏体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文章作者回忆道,去年在初次目睹卡普空展示的《怪物猎人:荒野》时,他曾满怀期待地称其为《怪物猎人:世界》所期望的进化形态。当时,卡普空大肆宣扬了《荒野》在环境营造上的投入,诸如昼夜更迭、天气变化以及能响应怪物行为的动态生态系统等。
然而,在亲身体验完整游戏三周后,作者却对《荒野》深感失望。他认为卡普空非但没有深化《怪物猎人:世界》中那些虽未完善但潜力无限的元素,反而选择了彻底摒弃。
;狩猎”精髓的缺失
作者指出,《荒野》与前作《崛起》更偏向于;怪物格斗”,而非传统的;怪物猎人”。对于多数老玩家而言,任何阻碍他们迅速与巨型生物交锋的因素都是累赘。《荒野》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极致,玩家可乘坐自动导航的坐骑直奔猎物,除非主动改变操控方式或选择徒步,而游戏则通过设置仅供坐骑通行的地形来;规劝”玩家步行。
《荒野》摒弃了狩猎的关键环节——寻找怪物。在《怪物猎人:世界》中,玩家需探索环境、追寻怪物踪迹,方能在地图上锁定其位置。这一过程不仅鼓励玩家熟悉环境细节,还完美契合了精英怪物猎人的幻想。
尽管追踪过程有时显得过于简单乏味,但卡普空并未设法使其更具吸引力,而是直接取消了这一环节。在《荒野》中,玩家可随时打开地图,查看所有怪物的实时位置和移动轨迹,并乘坐坐骑迅速抵达目标。
若《荒野》从一开始就定位为纯粹的;怪物格斗”游戏,这些设计选择或许尚可接受。但令人困惑的是,卡普空为何在打造复杂且潜力巨大的环境系统上投入如此之多,却又让其沦为虚设。
;猎人”幻想的淡化
《怪物猎人》作为一款奇幻游戏,其核心在于将玩家熟知的刷怪掉落、技能熟练度等机制融入;猎人”的幻想之中。
卡普空显然极为重视塑造栩栩如生的怪物,使其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占据;真实”地位。这在故事中得以体现,《荒野》聚焦于;人、自然与怪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猎人在这样的世界中的角色”。这也体现在玩家通过击败巨型怪物、获取素材制作装备的过程中。
《怪物猎人:世界》通过任务设计,让玩家在战斗前研究和了解怪物,从而强化了这种幻想。尽管这些环节在机制上较为简单,但它们却有效地界定了玩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为战斗之外的行为赋予了意义。
然而,《荒野》在完成冗长的教程式故事后,将玩家置于一个四季变换、怪物定期迁徙的世界中。玩家虽可自由探索、狩猎所遇任何怪物,但游戏中的诸多设计却削弱了玩家探索和观察的动力:从菜单启动任务仍是默认方式;快速旅行和短暂的加载时间让玩家无需留恋野外;地图上自动标记的怪物位置消除了寻找怪物的必要性;坐骑的自动导航功能使环境沦为陪衬。
PC Gamer质疑道,为何玩家总能知晓怪物的位置?猎人公会并无雷达塔!玩家为何要探索环境?使用菜单保存地图上的怪物,并从同一菜单启动;调查”任务,能更快地获得更丰厚的奖励。
游戏设计理念的冲突
PC Gamer认为,一款更自信的游戏应坚守其幻想理念,仅向玩家提供其幻想中的猎人所能获得的真实信息,如记录怪物行为模式和栖息地的笔记。
一款更自信的游戏应让怪物AI的突发行为真正发挥作用,例如,一只土砂龙意外地追随猎物离开其常规狩猎区域,出现在玩家从未涉足的地点。
一款更自信的游戏应进一步探索食物链,让怪物在世界中捕食小型生物,自然变得愈发强大,从而在玩家最终与之交锋时成为更为棘手的目标。
卡普空无需做出这些改变也能制作出一款有趣的《怪物猎人》游戏。正如PC Gamer的林肯·卡彭特在其评测中所言,战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出色。但令人困惑的是,卡普空为何如此重视雄心勃勃的环境系统,却又让环境几乎不对实际的狩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荒野》似乎陷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之中,作者期盼下一款《怪物猎人》要么全力以赴地让战斗之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有意义,要么索性放弃伪装,直接承认它希望玩家按下快速旅行按钮,然后开始杀戮。